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
让黄山影视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发布日期:2025-03-17 08:57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责任编辑:汪雅倩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从《卧虎藏龙》的竹海剑影到《菊豆》的染坊风云,从《幸福到万家》的烟火人间到《家业》的徽墨风华……黄山,这座“天然摄影棚”,凭借绝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如今,随着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黄山正以创新之姿重塑影视产业生态,将单纯的取景优势转化为从筹备到拍摄、后期制作的全流程创作支持,为影视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政策引领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去年9月,黄山市政府发布《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布局完善全产业链、组建高水平服务团队和专业供给平台、搭建“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等发展目标;配套出台的《黄山市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清单(之一)》,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对平台建设、剧组落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为黄山影视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策的有力助推下,黄山见证影视服务有限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将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场地协调、演员选配、影视器材租赁、服化道服务等八大板块有机融合,全力打造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

“我们汇聚了黄山三区四县的优质影视资源,剧组通过在线预约就能享受全流程服务,拍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据平台负责人程登峰介绍,平台上线百日来,已成功吸引25个剧组下单预约,其“一站式”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影视制作中资源分散、沟通成本高的难题,显著缩短了项目筹备周期。

数字赋能 提升产业服务效率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服务体系。从场地筛选到人员匹配,从资源调度到后勤保障,数字化正在重塑传统影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平台通过快速响应机制高效协调水电、交通及人员事务;依托精准筛选算法为剧组匹配专业群众演员和特型演员;借助360度全景影像技术,支持沉浸式线上选景……剧组只需在平台微信小程序上“一键点餐”,即可完成服务勾选。此外,平台还提供政策解读和行业资讯功能,为剧组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

平台运营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剧组筛选拍摄场地平均需要花费2—6周时间,通过平台预约下单,3天左右就能精准匹配需求。”这种效率的大幅提升,不仅得益于数字化的强大赋能,更离不开平台对本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调度。

为持续提升竞争力,平台不断丰富影视资源库,纳入更多特色场地及数字化资源。同时,与影视行业协会、公司紧密合作,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与技术,持续优化平台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人才筑基 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为破解人才供给瓶颈,黄山一站式影视平台创新性地打出“就业+教育”的组合拳。一方面,积极挖掘本地人力资源潜力,建立群众演员数据库,组织近万人次的本地群众参与影视拍摄项目,为居民开辟灵活就业途径;另一方面,与休宁徽匠学校紧密合作,将传统木工技艺融入影视道具制作,开创“课堂直通片场”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开拓了新方向。”休宁徽匠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姚全胜表示,未来,学校会根据影视产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从依赖外部人才引进的“输血”模式,到立足本地、自主培养的“造血”模式,黄山影视产业正形成就业增长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服务护航 助推影视出圈出彩

自上线以来,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凭借专业且贴心的服务,助力多部作品脱颖而出。成功服务《大考》《朝云暮雨》《大生意人》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剧组,还助力《铁拳无敌杨芊芊》《我朦胧的夏季啊》等网络短剧成功“出圈”,这两部短剧更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成为“影视+文旅”融合的典范。

“从接到项目开始,平台便迅速组建专业团队,耗时一年细致勘景,精心挑选出契合剧情的最佳拍摄场地。拍摄期间,我们累计组织群演数千人次参与拍摄,还在吃住行、服化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全力满足剧组需求。”正是这种将黄山文化底蕴转化为创作资源的“保姆式”服务,让《家业》未播先热,赢得了剧组“在黄山拍戏像拥有第二个制片团队”的高度赞誉。

随着平台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黄山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正成为吸引众多影视项目入驻黄山的强力磁石,助力黄山影视产业跑出资源匹配的“加速度”。“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耕本地资源,进一步拓展优化影视资源库、升级平台功能、打造特色影视基地,为剧组提供更加多元化、定制化的服务选择,助推黄山影视产业迈向新高度。”谈及未来发展,程登峰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