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雏鹰”培育行动
推动绿色食品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

发布日期:2025-09-30 11:56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琚 雯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我市创新实施“雏鹰”培育行动,着力解决绿色食品小微企业加工技术薄弱、产业链定位低端、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推动年产值3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加速实现“个转企、小升规”。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7%,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聚焦主体培育,构建梯度成长体系。我市印发《黄山市乡村产业振兴“雏鹰”培育行动方案》,构建“动态筛选、梯度培育、长效服务”工作机制;将52家涵盖茶叶、花草、鳜鱼、腊味、竹食品等特色领域的加工营销企业纳入首批“雏鹰”培育库,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帮助企业明晰发展定位、优化经营思路;对年产值0—500万元快速成长、500万元—2000万元优化提升、2000万元以上产能稳定的企业,分类进行结对帮扶、技术攻关、展示展销等针对性培育;组建市级绿色食品专家服务团,聘请11位农业技术、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教授,为“雏鹰”企业提供常态化定制指导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培育规上企业7户,分别储备省、市两级2025年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12家。

瞄准技术难点,协同联动破题赋能。我市建立“基层常态化服务+共性问题攻坚”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和技术问题深度指导。今年上半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派出技术干部400余人,深入一线为近700家小微企业解决生产工艺优化、设备运维等日常问题57项,企业满意度达10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组成专项服务组,走访7个区县的30余家绿色食品企业,精准摸排技术需求45项,推动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对接等共性问题22项。我市还通过“揭榜挂帅”项目、“迎客松”杯现代农业专项赛等,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成功推动解决“茶叶功能性终端产品研发”“腊味低盐腌制工艺改良”等一批技术难题,为企业创新注入科技动能。

夯实载体支撑,内孵外引聚力增效。我市提升产业配套能力,重点打造黄山区、休宁县两大绿色食品标杆产业园,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原则,完善园区供水、供电、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今年以来,2个园区共引入企业18家,目前已完成投资5.07亿元。我市注重产业内孵,聚焦特色农业领域,申报国家级产业项目,优化资金配置,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新申报2025年国家级产业强镇(黑猪)项目1个,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从衔接资金中切块3700万元,重点支持黄山区农产品孵化区等6个项目;强化外部招引,成立茶叶、花草、鳜鱼、腊味、烧饼、乡村运营等6个专项招商小分队,锚定行业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围绕新式茶饮开发、茶功能性终端产品研发、药食同源发酵产品生产等9个重点方向,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新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额15.5亿元。